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文章列表

防蚊于微末 护民于未然:板芙镇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

发布时间:2025-08-07 16:35 阅读人数:86

防蚊于微末 护民于未然:板芙镇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

盛夏七月,蝉鸣渐起,雨水增多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,蚊虫活动进入活跃期,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攀升。此时,一场关乎民生健康的“防蚊保卫战”正在中山市板芙镇悄然打响——近日,板芙卫生监督部门聚焦医疗机构、托幼机构及人员密集场所,开展传染病防控专项检查,用“严、细、实”的行动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,为居民健康撑起“防护伞”。  

从“关键点”到“薄弱点”:全链条排查消除风险隐患

此次专项检查紧扣蚊媒传染病传播的“关键环节”,既抓重点领域的规范管理,又盯紧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漏洞,展现出“防患于未然”的公共卫生治理智慧。  

在医疗机构,卫生监督人员围绕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处置”目标,重点检查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、防控知识培训记录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等情况,并通过模拟“发热患者就诊”场景,现场测试医务人员对“两热”(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)症状的识别能力。检查结果令人欣慰:辖区民营医疗机构整体表现规范,医疗废物管理、防控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;但也暴露出部分机构“发热病人信息记录不全”“防控指南张贴不及时”等问题。执法人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,要求立行立改,将防控漏洞消灭在萌芽状态。  

托幼机构作为儿童聚集的“脆弱场所”,是此次检查的另一重点。儿童免疫力较弱,且活动范围集中,蚊虫孳生更易引发聚集性传播。监督人员深入园区,对绿化带、户外活动区、植物角等区域展开“地毯式”积水排查,甚至注意到幼儿游戏道具“轮胎”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积水隐患点——雨水滞留的轮胎内部,正是蚊虫产卵的“温床”。针对这一问题,执法人员当场清理积水,并要求机构负责人全面排查类似隐患,严格落实“清积水、防蚊虫”要求,从源头切断传播链条。  

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全民参与”:构建群防群控的“健康共同体”

此次专项检查的意义,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的风险隐患,更在于通过“政府行动”带动“全民意识”,推动形成“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”的公共卫生治理格局。  

板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发布的“防蚊三要点”(清积水、防蚊措施、早就医),正是对公众参与的明确指引:从“翻盆倒罐清积水”的日常细节,到“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驱蚊剂”的防护措施,再到“出现症状及时就医”的责任意识,每一项要求都将防控关口前移至家庭和个人。这种“政府指导+公众落实”的模式,既体现了公共卫生服务的“温度”,也强化了居民的健康主体责任。  

事实上,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从来不是“独角戏”。正如检查中发现的“轮胎积水”问题,若仅靠政府排查,难以覆盖所有角落;唯有居民主动清理家中积水、参与社区环境维护,才能形成“无死角”的防控网络。正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醒所言:“每一次清理积水、每一次喷洒驱蚊剂,都是对自身健康、家人安康和社区安全的坚实守护。”  

从“一时防控”到“长效治理”:织就公共卫生的“韧性之网”

当前,全球气候变化加剧,蚊虫活动规律趋于复杂,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已从“阶段性任务”转向“常态化工程”。板芙镇此次专项检查,既是对当前风险的“精准打击”,也为长效治理积累了经验:一方面,通过“检查—整改—回头看”的闭环管理,确保问题不反弹;另一方面,通过“宣传+指导”的方式,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应对能力,将防控知识转化为日常习惯。  

从“鱼塘变园区”的产业蝶变,到“防蚊于微末”的健康守护,板芙镇始终以“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。这场“防蚊保卫战”不仅守护着居民的夏日安宁,更折射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的深层逻辑——唯有将“大健康”理念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才能织就更密、更韧的民生保障网。  

夏意正浓,蚊虫未歇。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,从清理家中一盆积水、安装一顶蚊帐做起,用点滴之力筑牢健康防线,让这个夏天既“清凉”又“安全”。

相关推荐